![]()
“一年就花了41萬元,這些‘收藏品’是真是假都不知道。”近日,李女士 反映稱,她家中年過七旬的父親從2018年起陸續從一家公司購買了41萬元的“收藏品”,包括各種金幣、銀幣、紀念鈔、玉璽、以及書畫“真跡”。售賣“收藏品”時工作人員許諾,可以幫助老人將“收藏品”拍賣,獲得更大收益。然而,這些“收藏品”一次也沒有被拍賣回收,老人也被氣進了醫院。 “低價銷售高價回收” 七旬老人先后花41萬買“藏品” “我跟老人不一起住,根本不知道這事,前段時間因為這個事被氣住院了我們才知道,他竟然買了這么多‘藏品’!”李女士告訴記者,老人是在興慶公園踢毽子被人“盯上”的。“去年3月,老人在公園鍛煉身體,有人說去聽課就送運動服,老人就去了。” 李女士說,老人去的地方是西安巨作商貿有限公司組織的宣講會,內容就是宣傳該公司的“藏品”。隨后,該公司就多次打電話邀請老人去“聽課”,夸大收藏價值,讓老人購買“收藏品”。 “他們通過組織開展活動、贈送小禮品等方式,向老年人宣傳玉璽、紀念幣、紀念鈔、郵票、字畫等有巨大升值空間,并以猴票、奧運紀念鈔等國家正式發行的郵票、紀念鈔為例,列舉其經過短時間市場增長多少倍,以獲得老年人的信任。”李女士說,“他們將低價“收藏品”高價賣給老人,鼓吹能大幅升值,同時許諾,在一年或一年半后,幫助老人拍賣,獲得更大收益。實際上,這些所謂的‘藏品’往往都會爛在購買者的手里。” “老人在買了25萬元‘藏品’時就發覺事情有點不勁,提出退貨要求,工作人員又給承諾說如果買了128000元的白玉,就可以托朋友把之前的東西全賣了,還能掙錢。”李女士說,在老人購買了高價白玉后,工作人員又變了卦,“他們又說公司有規定現在不讓代買了,東西賣不出去了,老人一下氣的高血壓住院了。” 根據李女士提供的票據計算,從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老人先后購買字畫、玉璽、紀念幣、人參等藏品13次,共計花費41.4188萬元。 8月20日,記者與李女士溝通得知,經雙方溝通,西安巨作商貿有限公司已經同意退貨,將錢退還給老人。“去協商時負責人說,公司嚴禁工作人員以高額利息引誘、促使客戶購買藏品,說當時承諾收益的工作人員也已經被開除了。”李女士說。 老年人買藏品如何防騙?律師呼吁:提高老年人法律意識 記者上網搜索發現,2017年河南許昌市許昌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曾偵破一起類似案件,受害人的被騙經過與李女士所描述情況基本一致。許昌民警揭秘這種騙局:第一步,詐騙團伙會偽裝成一個高大上的公司或機構;第二步,會偽造產品背景,介紹“收藏品”很值錢;第三步,夸大產品收藏價值,升值潛力巨大,誘人購買。 “這類問題如果想起訴需要最基本的證明,比如對方售賣的是低廉收藏品,或者有證據證明當時工作人員的鼓吹和許諾行為。”陜西洪振律師事務所范甜甜律師表示,市民獲得這類證明比較難,可以先向當地公安部門舉報,讓公安部門進行調查核。 范甜甜建議,老年人購買藏品,首先一定要去正規購物場所,特別是價值極高的收藏品和工藝品類的,一定要看售賣方有無相關資質,購物后要讓對方開具正規發票;一旦意識到上當受騙,一定要及時搜集、留存相關證據,及時尋求司法部門幫助和救濟。“同時,通過新聞媒體、社區街道、司法機關等多方聯動宣傳,提高老年人的防騙意識和法律意識也很有必要。”范甜甜說。 (來源:西部網-陜西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