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國家信息中心和有關部委數據,中國城市報社、人民日報文化傳媒等單位按照《品牌評價城市》國家標準,對全國地級市進行標準化處理,計算出城市品牌綜合影響力指數,并公布了百強榜單。我省有5座城市上榜,分別是: 咸陽市、榆林市、延安市、寶雞市、渭南市(此排名不分先后)
094911v73a4sy7qm3ang68.jpg (1.43 MB, 下載次數: 9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6 09:49 上傳
中國百強品牌城市榜單
咸陽市
22.jpg (124.04 KB, 下載次數: 9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6 09:49 上傳
咸陽位于陜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它東鄰省會西安,西接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西北與甘肅接壤。通過70年的改革發展,咸陽2018年生產總值2376.45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2200多倍,人均GDP達到54368元、增長了820多倍,公共財政收入89.09億元、增長了3900多倍。咸陽有著235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國甲級對外開放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衛生城市、首屆中國魅力城市、中國地熱城、全國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市、中華養生文化名城及國家園林城市。 榆林市
33.jpg (110.05 KB, 下載次數: 9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6 09:49 上傳
榆林市位于陜西省最北部,轄1市2區9縣、156個鄉鎮、16個街道辦事處、2974個行政村,戶籍人口383.84萬人。全市已發現8大類48種礦產,潛在價值超過46萬億元人民幣,特別是煤、氣、油、鹽資源富集一地,組合配置好,開發潛力巨大。煤炭預測儲量2800億噸,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榆林也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境內重點文物古跡有萬里長城第一臺鎮北臺,大夏國都統萬城遺址,陜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紅石峽,李自成行宮,陜西最大的內陸湖泊紅堿淖等。境內交通發達,西包鐵路復線、太中銀鐵路和青銀、包茂高速榆林段建成通車,榆陽4C級機場建成投運,高速公路總里程居全省首位,鐵路總里程達到1021公里。
延安市
44.jpg (168.38 KB, 下載次數: 9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6 09:49 上傳
延安位于陜西省北部,2018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558.9億元,增長9.1%;地方財政收入148.3億元,增長5.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9.2%。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發展速度創2013年以來最高。目前,全市原油生產、加工能力分別達到1500萬噸和1000萬噸,煤炭、天然氣生產能力分別達到5000萬噸和50億立方米。蘋果種植面積達到380萬畝,產量300萬噸,面積居全國地級市之首,產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國的九分之一,蘋果收入占到農民收入的60%以上。延安大力發展以紅色文化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2018年來延游客、旅游綜合收入分別為6344萬人次和411億元。 寶雞市
55.jpg (108.4 KB, 下載次數: 9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6 09:49 上傳
寶雞市地處陜西省關中西部,東西長156.6公里,南北寬160.6公里,總面積18117平方公里。是關天經濟區副中心城市、陜西省第二大城市。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佛骨圣地、社火之鄉,周秦文明發祥地、民間工藝美術之鄉”。遠古姜水育炎帝,商末周原興周、鳳雛宮奠定四合院庭落模型,春秋雍城興秦,鎮國之寶石鼓、何尊、毛公鼎等出自于此,法門寺藏佛骨,西府社火、鳳翔木版年畫、泥塑等彰顯中華工藝。寶雞是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十大生態宜居城市之一,中華環境獎、中國人居環境獎獲得城市。寶雞也是我國西部工業重鎮、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中國鈦谷。 渭南市
66.jpg (153.57 KB, 下載次數: 9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6 09:49 上傳
渭南位于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2018年,渭南市生產總值達到1767.71億元,是1949年的1186倍;人均GDP達到33009元,是1949年的434倍;渭南是多種北方水果的優生區,截至目前,水果面積達到390萬畝,總產量達到 460萬噸,產值達到160億元;設施蔬菜面積已超過百萬畝,達到124萬畝,占到全省總面積的41%。境內隴海、西南、大西高鐵、鄭西高鐵等8條鐵路縱橫交錯,連霍、京昆、黃渭等多條高速公路連接東西,是亞歐大陸經濟帶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來源:二三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