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知道什么是基金,我當時是去存錢的,她說這樣存利息高,現在錢越來越少了。”家住西安市碑林區74歲的何奶奶稱,自己在浦發銀行友誼東路支行存的錢變成了基金。截至目前,已經虧損近3萬元。
事情果真如此嗎?記者找到雙方當事人進行了核實。
老人:不清楚基金辦理流程 以為是存款
4月17日,記者見到了何奶奶。她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年紀很大了,但還在幫別人干零活,收到的錢都會湊整存進銀行。她說:“之前都是存在家門口的浦發銀行(太白路支行),是一個業務員給我辦的,都是存的3年,利息高。但是后來她生娃就調走了,然后這就遇到了這個女娃。”
何奶奶口中的“女娃”就是后來為她辦理理財基金的業務員喬某。
“這個女娃對我也很好,還邀請我去她家吃飯,我就很信任她。”2021年年初,因為工作調動,喬某被調至浦發銀行友誼路支行。“她走時候還加了我微信,說阿姨以后你有啥事就找我,我覺得這個女娃不嫌棄我這個老太太,人很好。”說到喬某,何奶奶一直強調她對人很和善,自己很信任喬某。
據何奶奶講述,2021年6月份,當時她在另一家銀行的一筆存款到期了。考慮到喬某一直對自己很好,她就想這筆存款業務找喬某辦,于是主動聯系并去到了其工作的友誼路支行。在喬某的接待下,這筆錢買成了基金,周期是一年。何奶奶稱,并不知道買的是理財基金。但業務員喬某告訴記者,何奶奶買過多次理財基金,是知情的。
何奶奶還告訴記者,辦理業務的第二天一早,她就打電話給喬某想取消辦理這項業務,但喬某表示認購已經確認過沒法更改,只能等到期贖回。
123.png (693.03 KB, 下載次數: 58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4-26 15:40 上傳
經過記者深入了解,何奶奶改變了此前的說法,稱自己之前也在喬某那里辦過理財,但都周期較短,幾個月就可以取回,這次的理財是喬某辦理的,自己并不清楚。
銀行業務員:此前多次購買理財 做過風險評估
對于何奶奶聲稱“不知道辦的是理財”的說法,喬某表示不認同。她告訴記者,除這次的爭議理財外,之前何奶奶已經購買過三次理財產品。“第一次不知道,第兩次不知道,第三次不知道、難道第四次還不知道嗎?”
記者通過查詢何奶奶的銀行流水發現,2020年4月、2020年9月、2020年10月分別有三筆銀基通基金認購業務,早在2015-2016年間,也有過三次理財產品買入記錄。
喬某還表示,這次的爭議理財并不是自己主動聯系何奶奶的。當時,她已經從何奶奶家門口的浦發銀行太白路支行調到了友誼東路支行,是老人自己在微信上聯系她,自主前往辦理的。喬某認為,何奶奶當時精神清楚且自己的辦理流程合規,也為何奶奶做過理財風險評估等認購程序。
456.png (594.7 KB, 下載次數: 56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4-26 15:40 上傳
雙方的分歧來自于口頭陳述,是否有相應的證據呢?
根據中國銀監會2017年10月20日起施行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銷售專區錄音錄像管理暫行規定》第一章第二條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營業場所銷售自身依法發行的理財產品及合作機構依法發行的金融產品,應實施專區“雙錄”管理,即設立銷售專區,并在銷售專區內裝配電子系統,對每筆產品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像。以及第三章錄音錄像管理第十條規定:錄音錄像應完整客觀地記錄營銷推介、相關風險和關鍵信息提示、消費者確認和反饋等重點銷售環節,消費者確認內容應至少包括其充分了解銷售人員所揭示的產品風險等。
當記者詢問是否根據規定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為購買人進行“雙錄”認證時,喬某表示有認證,但在記者的多次要求出示下,喬某并未給出錄音錄像。
協商:雙方分歧經調解協商達成一致
2022年6月,爭議理財到期后,何奶奶查詢發現已經虧損1萬多元,因為虧損較多,在喬某的建議下,何奶奶沒有將其第一時間贖出選擇繼續等待高點。當年12月,再次查詢的何奶奶發現虧損越來越多,到2023年3月虧損已經達到2萬多。
此后多次聯系喬某無果后,何奶奶將其投訴至中國銀保監會陜西省分管局,認為其在推銷理財產品中存在違規銷售的情況。
2023年4月17日,在中國銀保監會陜西省分管局工作人員的牽頭下,何奶奶與喬某在陜西金融消費糾紛調解中心浦發銀行西安分行工作站進行和解商談。經過一下午的調解,雙方達成和解共識。
浦發銀行工作人員在理財產品銷售過程中是否存在違規行為?記者不得而知。對于何奶奶這樣70歲以上的老人來說,是否能充分了解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并作出判斷,值得思考。
來源:華商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