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楚霸王項羽所封雍王章邯的都城“廢丘”被找到了。考古人員認為,它并非在傳統所說的興平東南的南佐遺址,而是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的東馬坊村。
“三秦”的由來和西楚霸王分封有關
190315szcoc9clzlzcqekq.jpg (147.6 KB, 下載次數: 12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2 19:03 上傳
根據歷史記載,公元前206年項羽引兵入咸陽,殺了已歸降的秦王子嬰,自立為“西楚霸王”。后來他引兵向東,都“彭城”(今徐州),以最高統治者自居,大封諸侯,把劉邦封為漢王,都南鄭,轄陜南及巴、蜀之地。為牽制劉邦,又將陜西的關中和陜北一分為三:封秦降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傳統說法在今興平東南),轄咸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封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今西安閻良附近),轄咸陽以東;封董翳為翟王,都“高奴”(城址史有三說:富縣、安塞、延安),轄陜北。這就是“三秦”的由來。
但根據最近的考古發現,對“廢丘”位于興平東南的傳統說法予以了否定。
等級高 規模大
還有出土文字印證
2月28日,考古隊領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瑞告訴華商報記者,2016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對秦皇大道進行文物調查勘探時,鉆探發現了一些灰坑、水井、陶窯等遺跡。2018年7月到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了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對東馬坊村段遺存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東馬坊遺址位于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東馬坊村,發掘的遺跡始建于戰國中期,延用至西漢,內周長大約2920米,內面積約57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渭河以南發現的最大規模的秦人城址。之前渭河以南秦人城址鮮有發現,秦人的都城大多在渭河以北,如咸陽、櫟陽、平陽、雍城。
從建筑時代看,該遺址始建晚于櫟陽城遺址,早于秦咸陽宮和阿房宮,但參與營建的機構規模卻與阿房宮相當,顯示出該遺址建筑始建時有相當高的建筑等級,是已知秦人在渭河以南修建最早的高等建筑群。考古人員從出土的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上發現了“左宮”“右宮”“大匠”等字樣的陶文。“左宮”“右宮”是“左宮司空”“右宮司空”的簡稱,“宮司空”和“大匠”都是秦漢時期負責大型宮殿建筑營建的主要職官。過去只有阿房宮遺址以及20世紀50年代在西安東北郊發掘的徐家灣遺址中,同時發現過這三類陶文。同時,在一個陶罐上還發現了“灋丘公”三個字,而“灋”是“法”的繁體字。根據傳統文字學研究,“灋丘”就是“廢丘”,“灋”和“廢”字是通用的。“概括來說,就是建筑等級很高、規模很大,還有出土文字‘灋丘公’印證。”
發現大量水面和劉邦灌廢丘記載相符
190347rtvjtbo7qes6bwqa.jpg (78.8 KB, 下載次數: 1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2 19:03 上傳
劉瑞研究員表示,“除此之外我們研究文獻還發現:劉邦和章邯作戰時,曾兩次用水灌廢丘。但興平東南的南佐遺址位于渭河北邊高地,周邊并沒有水可以利用。而東馬坊南邊很近就是灃河,地理位置南高北低,由南向北順流而下是完全可以水攻的。在遺址周圍的勘探過程中也發現了大量水面,而且在南側也有大量淤沙淤泥的分布,往南正好延伸到灃河邊。從這些情況來看,確實被水泡過。”
據文獻記載,“廢丘”之前是周懿王的都城“犬丘”,并為秦人非子所居,“廢丘”的確定為尋找秦人的“犬丘”提供了重要線索,也對西周都邑犬丘的探索具有重要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