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坡劉村,是秦咸陽城遺址的一處重要墓葬區。2017年冬季為配合銀西高鐵建設,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此發掘了二座戰國晚期秦貴族墓葬。經過歷時近二年的研究、考證,最終判斷其中一座墓葬出土銅器的督造者為蜀守斯離。
102742upb6e8llblplvl62.jpg (294.37 KB, 下載次數: 9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6 10:27 上傳
據介紹,本次發掘墓葬編號分別是M2、M3。均未經盜擾,東西向豎穴土壙結構,在下葬過程中曾有頻繁地祭祀活動。其中,M2規格稍小,一棺一槨二重葬具,槨室隔出頭箱、邊箱。邊箱內發現大量殉牲動物骨骼,出土遺物共計40余件(組)。M3規格較大,包括豎穴墓道和墓室二部分,使用一棺兩槨三重葬具。墓道底部放置裝有大量殉牲的木箱,槨室內隔出頭箱,出土遺物155件共計(組)。這次發掘出土遺物的種類,包括青銅禮器、日用器、兵器、工具、車器、銀器座、鐵工具、玉組佩、璧、印章、料珠、玻璃六博棋子等,此外還見有大量漆器痕跡。根據墓葬結構和體質人類學鑒定結果顯示,二位墓主均為男性,其中M3墓主年齡為45-50歲。出土遺物判斷,墓葬時代為咸陽為秦都期間的戰國晚期,墓主屬于士、大夫貴族。
102741xg7xte637thl65x6.jpg (101.19 KB, 下載次數: 9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6 10:27 上傳
進一步的研究確定,M3銅鑒腹部的16字銘文內容為“十九年蜀守斯離造工師某臣求乘工耐”。這種銘文格式是秦昭襄王時代常見的三級職名。十九年即為公元前287年,蜀守斯離是器物的督造者。
102741rsyj24lgbhd4eugb.jpg (103.49 KB, 下載次數: 1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6 10:27 上傳
對巴蜀地區的吞并和管理是秦國完成統一的關鍵。據文獻記載,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馬錯伐蜀, 滅之。二年后滅巴。但是秦國對這一地區的管理,可謂一波三折。最初秦國保留了蜀侯,派中央大員張若為蜀國守,直至公元前285年,建立蜀郡,并先后由張若、李冰等人出任郡守。
本次出土銘文說明,在張若任蜀國守之后、任蜀郡守之前,斯離曾一度擔任蜀國守。而斯姓,據《資治通鑒》胡三省注:蜀之西南夷種,遂以為姓。斯離為蜀國守,體現了秦國的“羈縻政策”。這種政策,是保持少數民族原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統治機構,承認其酋長、首領在本民族和本地區中的政治地位和統治權力,并封授一定的官職,由酋長、首領自己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
斯離見于文獻記載。據司馬遷《史記》,(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尉斯離與三晉、燕伐齊。根據出土銘文再考證,可知斯離伐齊時的官職應該是蜀地的郡尉,具有五大夫以上的爵位。而從2017年發掘直到二年之后得出初步結論的過程,也體現了考古研究的科學、嚴謹性。
(圖片由陜西省考古院提供) |
|